當我在北京念研究所時
永遠也不能想像 有一天會不喜歡北京
昨天接到電話
我跟小蘿年底前得回北京
單手支著話筒很輕鬆 內心卻無比沉重
婚後在北京的日子
一切的狀態彷彿不是沿著直線往前進
時間的運作也並非一種延伸活動
不會越走越前 也不會從這個事物到下個事物
生活像是無缺口的正圓形
日復一日依循著相同軌跡
沉悶與無止境重覆的狀態讓人緊繃
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也無法忍受
在外國生活
(come on大陸人 停止再自我欺騙 "台灣是大陸的一個省了" 好嗎?)
就像是馬戲團小丑走在沒有安全網的懸空纜線上
只是我以前從來不知道
這片安全網其實是國家為我們撐開的
在這片網上 每個人有自己的家庭 親人 朋友 同事
每個人都可以用從小熟悉的語言文法跟人溝通 毫無困難
在戀愛中 我們依賴另一半
但實際上來說 只侷限於心靈層面
然而在另一個國家
甚麼都得依賴另一個人
如果他不帶我出去吃飯玩耍怎麼辦?
如果他在深夜把我丟在荒郊野外怎麼辦?
這些如果使我深惡痛絕
難道我一輩子都得活在害怕失去的恐懼之中嗎?
這種性格不可愛 這也不是我
有甚麼速成的複製工法
能夠把台灣的生活 原封不動的移植到北京?
主啊 孩子真的好軟弱
但有時我需要的 也只不過就是碗熱騰騰的魯肉飯啊
save me, God!
一整天 新聞除了沉浸在奧運跆拳道拿銅牌的喜悅之外
更大篇幅的側重於裁判不公
仔細看看所有國際大型賽事
會發現一個非常糾結的現象
台灣always在控訴評審不公 賽制刁難
甚或主辦單位/主辦國刻意藐視我們的國格
弱國無外交大家都知道 但弱國也無體育嗎?!
若現實果真如此
我們該做的是 讓台灣更強
讓別人不能也不敢忽略我們 小覷我們
而不是像罹患被迫害妄想症的患者一樣 一味的哭鼻子
認定全世界都排擠我們 每個國家都畏懼我們拿金牌
台灣不是輸家 更不是弱者
小而美 小而強 小而富才是真正的台灣意識 台灣形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