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t2014_06_22_16_14_57_1  

昨天帶小蘿出門發生了一件事
軟弱的媽媽掉了兩次眼淚 難過到現在:(

小蘿在某個孩童遊戲區玩耍
他自己組裝鐵軌 幾列小火車 既認真又enjoy

此時
有個小男孩過來 搶奪小蘿正在玩的小火車
小蘿不願意 跟他爭奪了起來
小男孩進而把鐵軌也拆了

我在旁邊 因為懷孕行動比較緩慢 還來不及處理
老師走過來
沒收所有小火車 並且跟小蘿說:
這裡的玩具是大家的 要分享 如果你不願意分享 火車就會消失

小蘿淚眼汪汪的看著小火車被收走


我把小蘿抱在胸前 安慰他:
雖然是你先玩的 但這的確不是專屬於你的玩具
應該聽老師的 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小蘿委屈又憤怒 直流眼淚
我看了也好心疼

再過一陣子 小蘿跟我說:
我不要amen了 我要回家

我帶他離開遊戲區 去聽牧師講道
他情緒還是不穩定 也不願意理我
跑到一個陌生叔叔面前蹲著
癟起嘴 一副想哭的模樣 似乎想從別人那得到安慰

 

回家後 直到今天 我還在回想這一切
老師的處理對嗎 ?
我的反應正確嗎?
那位小男生的家長呢?

我回憶在蒙特梭利 周老師的時候
每個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 或擠果汁 或畫畫 或打擊樂器
如果有任何一個小朋友想插隊 搶奪
周老師教家長 擋在侵略者面前 阻止他行動 告訴他要排隊
並且拿其他的玩具轉移其注意力

不過 那是小小班 不到2歲時的教育方式
現在小蘿快3歲了
似乎該把分享的概念帶進生活教育中(?)
所以我當時沒有這樣做

但是 我個人覺得老師的處理模式相當粗糙
首先 她沒有問清楚 先後順序
再者 "分享"此一概念 適合套用在任何情境模式中嗎?

如果這樣 那小孩子是否可以任意"分享" 其他小朋友正在工作的拼圖
或正在玩辦家家酒的娃娃 正在溜的滑梯 anything
因為 這不是你的
因為 要分享?!

我當下沒有跟老師爭辯(我不願跟老師爭奪那個場合的管理權柄)
只是抱著小蘿 解釋老師的作法
並且在話語中 帶出事情原委
老師在旁邊聽了 並沒有任何反應
可想而知 小男生的家長也全然無所謂的樣子
放任他的小孩 到處跟別人"分享"

 

今早 我傳訊息問了屬靈的好姊妹
她們給了我一些建議與思考方向:
1)這個場合下 分享的概念或許是成立的
2)教導自己的小孩 如何正確的處理:的方式 拒絕入侵者(請你排隊 我玩完後換你)/請大人幫忙
3)溫柔堅定的告訴入侵者與自己的小孩:要排隊/玩具不是你的 幾分鐘後要輪流玩
4)跟老師確認遊戲室規則(一人玩一樣/大家一起玩)並在每次進入遊戲室前 跟自己的小孩重申
5)同理入侵者 告訴自己的小孩(他也想玩 可以分享嗎? 就像之前其他小朋友也跟你分享玩具一樣)
6)引導入侵者或自己的小孩 玩其他玩具 轉移注意力
7)陪伴小孩 讓他講出自己的情緒(玩具被搶 是否很生氣?老師沒收玩具 是否很委屈?) 安慰他 成為他的依靠
8)每個家長 其實也在彼此學習


 
 
孩子為什麼做不到「分享」呢?(巧連智月刊)
 
2~3歲的孩子正值「自我中心期」,思考事情的角度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很難理解別人的需求和感受。對於玩具,孩子只會想到自己要玩,如果別人把玩具搶走,他會很生氣、難過,但對於別人的感受,則無法體會。當我們了解此時期孩子的心理特徵後,就較能理解「為什麼我的孩子不願意分享?」。因為這是孩子自然的表現,請不要將他貼上「自私」、「小氣」的標籤。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1.家長示範
  這個階段的孩子尚未發展出「借用」的概念,孩子會以為東西一旦離開他的身邊,他就會永遠失去。因此爸爸媽媽平常在家裡,可以常常將「可以借我……」「一起……」掛在嘴邊,例如:「這本書可以借我嗎?」「哇~葡萄好好吃呵!我們一起吃吧!」讓孩子在生活中耳濡目染的模仿、學習分享的互動情形。
 
2.製造機會
  外出時,可以幫孩子多準備幾樣玩具,教孩子跟其他孩子說:「要不要一起玩?」「我的小汽車借你,你的球借我,好不好?」練習和別人交換玩具、一起玩。當有客人來家裡時,也可以請孩子幫忙發送點心,讓他體驗「施予」的行為過程。
 
3.正向鼓勵
  爸爸媽媽正向的鼓勵,可以幫助孩子做得越來越好。因此,當孩子願意大方分享時,請別忘了給予孩子讚美和鼓勵。而孩子仍然不願意分享時,也不要斥責他,可以說:「那你再玩一下,等一下再借給他。」對另一個想玩的孩子,可以說:「不好意思,他還想玩,等一下再借給你。」用語言的方式化解尷尬,再以漸進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學習與人分享。
 
4.培養同理心
  用同理心的方式向孩子說明:「美美的故事書被你拿走了,他很難過。如果你的玩具被別人拿走了,你也會很難過對不對?」讓孩子體會別人的感受。如果其他的孩子不願意分享時,也不要否定別人的孩子,應告訴自己的孩子:「玩具是別人的,他現在在玩,所以你不能拿他的玩具,我們先去玩別的。」讓孩子學習尊重別人的所有權,並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玩具上面。
 
5.手足不搶奪
  家中有兩個子女以上的家庭,若因搶奪玩具而起爭執時,爸爸媽媽可以先代為保管玩具,和孩子說:「等你們會一起玩、不吵架的時候,爸爸媽媽再把玩具還給你們。」也可以讓孩子各自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例如:購買不同類型或內容的玩具,讓孩子學習交換使用,讓他們了解「互惠」的概念。另外,當孩子主動分享時,別忘了稱讚孩子:「哇!哥哥會把玩具分給妹妹玩!爸爸媽媽和妹妹都好高興!你看,妹妹好喜歡你呵!」
 
6.獨生子女學分享
  獨生子女在家中享有一切資源,要學會分享更不容易。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安排機會讓孩子多接觸年齡相仿的同伴,例如:帶孩子到公園玩,可以先準備一些小點心或是沙具組,鼓勵孩子分享給其他的孩子。在家裡,也可以和家人練習分享,例如:「你有好多顆草莓,分給爺爺一顆好不好?」
 
  其實,對大人而言,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分享」也是相當困難的,例如:把新買的車子借給朋友開、把名牌包包借給別人等;對年紀還小的孩子也是如此。因此,爸爸媽媽不應過度期望孩子會分享,畢竟東西是屬於孩子的,除了讓孩子學習社會化的行為,學習對物品的管理及支配權也是很重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u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